Quantcast
Channel: 老补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1

腾冲“一·八事件”

$
0
0

补拙野史 

腾冲“一·八事件”

被称为“极边第一城”的腾冲,在1966年10月后,也掀起革命造反的风暴。到1967年一月风暴后,形成“三·一八”和“六·三”两大派别。

“六·三”派与省城的“八·二三”派挂钩,“三·一八”派站在昆明“毛泽东主义炮兵团”一边。

“三·一八”以文革初期的官办红卫兵为主,大多出身“红五类”,是革命红后代。其基本队伍是县各机关、商业部门和金融系统的一般干部。

“六·三”大多是被工作组视为“不听招呼”的群众。他们听毛主席的话,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矛头直指县委县政府和本单位的“当权派”,他们大多是厂矿普通工人和城市贫民。在学校、工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一八”和“六·三”在1967年夏天开始相互指责,相互谩骂,县城的十字街头竖起大字报栏,两派在十字街头的大字报栏张贴相互攻击的大字报。几乎每天晚上,两派的战将都会在十字街头“大辩论”。

口诛笔伐的大辩论不断升级,从挥拳踢脚到棍棒钢筋。

十一月后,两派都从解放军、武装部的武器库中抢到枪支弹药。

由于“六·三”派得不到武装部的支持,他们没有“抢”到几支枪,而是从公安局弄到几支手枪和一挺机关枪。

面对武装精良的“三·一八”派,他们明显处于劣势,但他们得到市民的支持。他们在火柴厂工人师傅的支持下,利用制造火柴的火药及废旧炮弹试制土手雷,电影院的一名职工和火柴厂的一名工人在制作土手雷时被炸死。

三·一八以腾冲来凤山脚下的县政府、腾冲第一中学一带为据点,他们将总部设在腾一中。“六·三”以十字街口的国营食馆,位于三街的文化馆、邮电大楼、工会,位于四街的国营茶社、电影院、工交医务室等为据点。并将总部设在县工会内。

1968年1月6日,支持“三·一八”派的部队主要负责人,县武装部的领导,动员不明真相的农村基干民兵从乡下全副武装进城攻打“六·三”派。其中有荣获解放军总参谋部嘉奖的“整顶民兵营”。

1月7日下午,农村民兵团队在为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旗号下,对“六·三”派形成包围,1月8日清晨发起总攻。

城里大多数居民同情“六·三”派,家家户户做饭烧水,冒着枪林弹雨,把饭团、肉菜、汤水送到火线给坚持抵抗的“六·三”战士手中。

由于寡不敌众,缺少武器弹药,“六·三”节节败退。1月8日下午,“六·三”被彻底打垮,他们匆忙退出城区,傍晚逃到下綺罗解放军某部队营房外,请求保护。

部队首长同情这些败退的“六·三”群众,但坚持遵守中央军委不介入地方武斗的指示,没有收留这些残兵败将,而是帮助他们隐蔽在附近水映寺的山中。1月10日凌晨,“六·三”难民前往龙陵县逃难。天亮后躲藏在山间林木杂草丛中,夜晚摸黑奔走。

“三·一八”派的武斗干将和农村民兵,乘汽车飞速赶到龙陵县的勐柳村堵截,11日清晨将逃难的“六·三”群众抓获。仅有十多人侥幸跳脱,流落德宏州的芒市、畹町、瑞丽避难。

11日晚,“三·一八”派将俘虏的“六·三”群众押解到五和公社三甲街。12日中午,押解到腾冲第一中学关押。

一般群众在“三·一八”办的“学习班”中被迫检讨后释放。头头被关押审讯,拷打折磨十多天,以致月余。

腾冲“1·8”事件前前后后打死约六十人,伤者甚夥。大部分是“六·三”的工人,也有未成年的中小学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