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 补拙野史
贯彻“五七指示”
1966年7月18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中央转发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同志的信》。
1966年5月2日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给中央军委的报告。这份报告说,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军队搞生产确实是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林彪将这份报告呈送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这个报告后,肯定了报告中提出的五条做法和总的想法。因为这个报告正好与他1958年所设想的办人民公社的初期思路相合。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在这个指示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同时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五·七指示也成为“文化大革命”中办学的方针。大中小学都要按照“五七指示”学军、学工、学农,还要批判资产阶级。
1966年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9周年》,对《五七指示》作了进一步阐述及推广。
1968年,黑龙江柳河农场命名为“五七干校”,成为中国第一个以“五七”命名的干校。此后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各地开办,许多老干部被“下放”到干校劳动。当时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等大批国家机关在河南、湖北、江西等18个省区创办了105所五七干校,先后遣送、安置了10多万名下放干部、3万家属和5千名知识青年。而各省市地县办的五七干校更是数以万计,在那里接受改造的学员有数十万人 。云南省也在边远山区开办数十个五七干校。
这类干校一般选址在偏远、贫穷的农村,去干校的人被称为“学员”。无论资历深浅、品级大小,所有人都叫“五七战士”。他们中间有机关干部、大大小小的走资派、科技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学术权威……有的还拖家带口,未成年的小孩被托给城里或家乡的亲友代管。他们被不分年龄、性别,统统按照军队编制,编到划定的连、排、班去,由军宣队或工宣队管理。他们被规定过军事化的生活,出工、收工,必须整队呼口号,唱语录歌;要“早请示、晚汇报”,按规定一日数次集体齐声“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时不时还要参加野营拉练。他们的学习内容是体力劳动:种田、挑粪、养猪、做饭、挑水、打井、盖房……要求自食其力。有很多人因不堪重负,被劳累折磨诱发的疾病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