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老补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1

高校恢复职称评定四十年

$
0
0

高校恢复职称评定四十年

1978年3月7日,从1963年开始中断的中国高校职称评定工作正式恢复。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

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

都设教授。清代末年兴办新学后,大学设正教员、副教员。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学条例,取消助教授一职。1927 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开始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未变。

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讲师是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要在本专业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在学术上居于领先水平。教授副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1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由教授副教授承担。

1949年10月到1956年5月,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由各单位行政领导和组织部门考核任命。国家对广大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前取得的技术职务予以保留和认可,并增加了一些侧重技术学术的职称系列,主要有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新闻编辑人员等职务。这个阶段称为“技术职务任命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认识到学位、学衔制度的重要性,19559月,经周恩来提议,中共中、国务院指示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林枫等十三人组成关于学位、学衔、工程技术专家等级及荣誉称号等条例的起草委员会,起草了《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条例》、《科学研究工作者学衔条例》等十一个条例草案,条例草案中明确了学衔是国家根据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的学术职务称号。实际上只有高校教师学衔条例于的1956年下半年在国内31所高等学校进行了试评,根据试评情况汇总,于19571月上报,文件撤回并对其进行修改,后因整风反右运动的开展,此项工作未能继续进行。

1959年开始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极为困难,1960年工资冻结。 这时,有人提出,不能给他们升工资,难道不能给他们弄个称号吗?中央也认识到了学术称号的重要性,在1961年,同意了聂荣臻提出的关于建立学位、学衔、工程技术称号等制度的建议。19621月,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委党组通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六部委着手起草工作。19623月由国家科委组织成立学位、学衔和研究生条例起草小组,设想建立一种有别于职务、不与工资等级挂钩、用以标明学术技术水平的学衔、称号制度。在《条例》草案中,学衔已被学术称号所替代。196310月,国家科委党组将条例草案上报中央。后根据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在聂荣臻主持讨论并修改后,只提出建立学位制度并上报中央和国务院

1962年中共中央提出反对资产阶级法权,学衔、军衔被当做资产阶级法权在1965年取消。从此,大学职称评定和授予工作中止。

1977年, 邓小平指出:恢复科研人员职称,大专院校也要恢复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同年9月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责任制。

1978年3月7日,全国开始施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自1978年2月至198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职称条例有22个。

由于当时的职称评定制度本身还存在缺陷,1983年10月起职称评定在全国暂停,并启动职称改革方案研究。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1986年至1988年期间,原22个职称系列调整为29个职称系列。职称制度开始进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1993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至此,职称作为一种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1994年2月,国家人事部会同劳动部下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从此,包括职业许可(即执业资格制度)和职业能力认证两个体系的职业资格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行,构成了我国现行的职称制度。

在职称评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以云南省为例略谈一二。

1983年陈立英担任云南省副省长,主管文教卫生工作,是云南省职称改革的主要负责人。

面对职称评审过程中的问题,陈立英决定停止职称评审工作,着手整顿改革。从1986年开始,云南省的职称评定工作停止五年多。给云南省的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极大损失。

1990年后,为改变云南人才断层等问题,云南省政府出台破格提拔中青年学者的政策。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工作一年,考核合格即可晋升副教授。只要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五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者即可破格晋升教授。破格晋升的教授、副教授不占单位高级职称指标,由省政府特别下拨。

一开始,破格教授副教授的评审十分严格。后来就出现一些弊端。人们戏称某些破格晋升的教授为“破教授”。

近年来,高校又增加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荣誉教授、资深教授等名目。特聘教授实行年薪制,工资高达四五十万以致百余万。引来不少诟病。

现在职称评审用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科学基金等为指标,甚至以领导批示为原则,也引来质疑和非议

附:云南大学历史系1978年职称评审概况

1978年,云南大学历史有教授六人,他们是:方国瑜、江应樑、杨堃、马曜、李德家、韩及宇。副教授六人,他们是张德光、李埏、马开樑、李为衡、张家麟、缪鸾和。讲师十人,他们是:方德昭、赵瑞芳、尤中、马忠民、李英华、武希辕、杜国林、熊锡元、董孟雄、赵春谷。木芹、徐文德、谢本书、罗秉英、朱惠荣、左文华、黎家斌、何耀华、马晋强等都还是助教。他们都已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教师,担任助教约二十年。

1979年恢复职称评定,第一次评审,张德光晋升教授,赵瑞芳、方德昭、马忠民、武希辕、尤中、李英华、董孟雄等晋升副教授。所有老助教都晋升讲师。

这次职称评定没有与工资挂钩,也没有与住房挂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