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昆明市政协研究室主任苏国有,用微信传来一张民国三十八年(1949)云南银行五十银元钞票的图片。正面是金额,背面为英文,其图像为翠湖和云南大学。在翠湖与云南大学之间是民居房舍。翠湖有盛开的荷花,四周是苍葱蓊郁的树木。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云大是滇云的思想。翠湖是十分难得的闹市中的自然遗产,云大是举世闻名的都会里的文化珍宝。既有美好的生态环境又有深厚的历史人文韵味。用这个图像代表云南实在是恰如其分。
翠湖有曾是滇池的湖湾。从明代洪武年间建筑城墙,将翠湖湾圈入城内,成为清澈秀丽湖泊,被誉为城中碧玉。黔宁王沐英明在这里建柳营,筑别业。明末永历帝先后以贡院、五华山为皇宫,翠湖成为皇家池苑。清初吴三桂在柳营的基础上建立洪化府:金屋朱门,楼台亭阁,繁花锦绣。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云南巡抚王继文在翠湖湖心岛建“碧漪亭”(海心亭)。湖北岸滨湖建“来爽楼”。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仿照西湖筑南北长堤将翠湖一分为二。民国时期,唐继尧横建东西向长堤将翠湖一分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边是观鱼堂,东南是水月轩。民国初年,翠湖被开辟为公园。翠湖和周边的太华山(云南大学),圆通山和五华山,形成“三山一水”的格局。“螺峰叠翠”,“双塔映绿”。翠湖被誉为“昆明之眼”。
翠湖北面的山岗为螺峰山西段,名太华山,明代景泰四年(1453)春,在城中长春观旁建贡院,弘治十二年(1499),巡抚副都御史李士实将贡院迁到太华山,即今云南大学所在地。贡院地处拱辰门(北门)之右,背负城墙,南临翠海,居高瞰下,势若居虎,实为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1922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在贡院旧址创建东陆大学,拆除明远楼,建盖会泽院。为当时云南第一幢仿法国的现代大楼,不仅是云南现代化建筑的标志,也是昆明市壮观的地标。
云南大学前是王九龄、金汉鼎、孙乐、刘文典、袁嘉谷、周中岳等名人故居。
王九龄与袁嘉谷先后将房产捐献给云南大学,因之得以保存至今。
孙乐故居和金汉鼎故居相连,位于袁嘉谷故居与王九龄故居之间。
孙乐故居是三方一照壁的传统民居,房前有占地数亩的大花园。
金汉鼎故居是一座数亩花园环绕的两层楼欧式建筑。花园内有一个泉眼,形成天然美丽的池塘,池塘的水流进翠湖。
在孙乐与金汉鼎故居的南面是一个体量稍小的三方一照壁传统民居,为刘文典故居,是两层楼的土木结构。照壁外是一个小而美的园圃。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借用金汉鼎、孙乐、刘文典故居作为营房。不久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云南省委的办公用房。1955年中共云南省委迁到弥勒寺,青年团(共青团)云南省委随之迁到弥勒寺。
1956年3月2日,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以金汉鼎、刘文典、孙乐故居为办公地点和文化名人的住宅。
直到1970年代,金汉鼎、刘文典、孙乐故居大体保持原貌,不过大多数昆明人只知道“省文联”而不知道这是云南三位名人的故居。
1960年代初,昆明市体育局占据翠湖北岸建筑体育场馆,游泳池,办公楼,住宅。阻断环湖北路交通。直到1998年底,为迎接“世界花卉博览会”,才将昆明市体育局在翠湖北岸的所有建筑拆除,环湖北路得以通畅。
1980年代中期,省文联陆续将老建筑拆除建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1990年代初建盖高七层的办公大楼。青云街的老民居也陆续拆除,建盖俊园、翠明园等高楼大厦。翠湖周围的景观彻底变样。站在翠湖再也看不到云南大学的会泽院。
2016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通过了《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规划》。云南省文联的住宅大楼和办公大楼、群众艺术馆的住宅大楼等相继拆除。这里将建设一个从云南大学南门到翠湖北门的文化花园走廊。
这样,我们又可以在翠湖看到云南大学的会泽院!
七十年前的景观将以全新的方式再现。
一個历史文化名城,不能没有沧桑的历史感。历史感的滋养培育,靠的是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
历史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凝固的历史。
这些建筑用哀婉、悲壮、凄清、悠扬、慷慨的音乐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地给市民讲述,他们居住的城市如何孕育、奠基、发芽、生根、开花。她曾闪耀的灿烂辉煌、曾遭受的黑暗恐怖。从她的传承,展示她的未来。
这些历史扣人心弦,回肠荡气!
城市,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精神家园的依托,将蜕变只有水泥森林竖立,霓虹彩灯闪烁的单调无味的文化旷野。
2018年1月20日于翠湖边补拙斋